“拖后腿”不該成為批評教育中的慣用語
近日,四川遂寧一老師陳某因在班級QQ群中發表不當言論而被通報批評。記者采訪得知,該老師的不當言論系因在班級群表示“幾名學生成績拉了班級后腿”,并稱這幾個學生應該為全班感覺羞愧,“讓我們班丟臉”。有家長隨后在群中表示,老師不應該“歧視每一個學生”。
——本文系紅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“評論之星”選拔賽參賽作品
近日,四川遂寧一老師陳某因在班級QQ群中發表不當言論而被通報批評。記者采訪得知,該老師的不當言論系因在班級群表示“幾名學生成績拉了班級后腿”,并稱這幾個學生應該為全班感覺羞愧,“讓我們班丟臉”。有家長隨后在群中表示,老師不應該“歧視每一個學生”。(11月19日 紅星新聞)
此新聞也引發了網友關注,有人表示,老師的教育心態過于功利,實不可取。但也有網友認為,“拖后腿”是十分常見的教師批評用語,家長和學生心理過于脆弱,不該小題大做。
誠如網友所言,用“拖后腿”來形容成績較差的同學,在當下的教育現實中并不鮮見。這些老師的原意或許是想激勵落后的同學,試圖利用集體意識來倒逼學生進步。
但這種方式是否妥當?在班級QQ群中公開批評,并把學生置于“拖后腿”“丟臉”這種具有侮辱意味的言辭之下,是極易傷害學生自尊心的。從深層次而言,這種“拖后腿”想法背后還折射了某些老師的教育謬誤。于學生而言,成績跟不上班級的整體水平確實是值得反思的事情,但絕沒有達到被釘在班級“恥辱柱”上的地步,而這些老師們的不恰當言論即是在向學生傳達“成績差即是恥辱”的錯誤觀念。這些老師本身或許便存在“唯成績論英雄”的教育謬誤,如此一來,更是潛移默化地給學生灌輸了“唯成績論”,長此以往,荼毒的是整個社會的教育風氣。
以往,我們往往不重視學生的人格教育,這也讓許多老師對于“拖后腿”一詞習以為常,殊不知這本質上也是一種“教育暴力”。老師在QQ群,或在一個集體之中公開羞辱一個“差生”,既傷了“差生”的自尊心,也在無形之中帶領其他學生形成一種“集體人格”——視成績差的同學為班級異類,這顯然不該是社會希望的教育結果。其次,在追求素質教育的當下,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,抑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。在成績的壓迫下,學生們被磨去了棱角,成為了分數的“機器”,這才是“教育的悲哀”。
集體榮譽感或許能夠成為學生進步的動力,但如果運用不當,集體意識就會變成群體壓力,壓垮學生。適當的批評與挫折教育固然有利于學生發展,但如果拿捏不好尺度,將給學生的身心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。因此,“拖后腿”一詞在批評教育中并非如許多人想象的那么輕描淡寫,與其責怪家長、學生心理過于脆弱,無法承受批評,不如先反思,教育中應有的情感關懷和人格尊重應如何體現,素質教育又該何去何從?
文/楊蕊菡(重慶大學)
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,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。
本文鏈接:https://hlj.rednet.cn/content/2019/11/19/6246517.html
- 小學辦爸爸籃球賽,這樣的“拼爹”多多益善2019.12.05
- 長三角20校結盟共推新時代“勞動教育” 2019.12.05
- 南京一批小學率先試點一年級過渡性銜接課程2019.12.04
- 不備案不得開展培訓 江蘇省給校外線上培訓機構上規矩 2019.12.03
- “我都舍不得罰,你有什么資格!”教育懲戒權,教師不敢接、不愿接2019.12.02
- 南京河西·建鄴反腐敗宣教中心建成開放2019.12.01
- 教育部印發初中考試命題意見: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2019.11.29
- 江蘇傾力援疆 留下一支“帶不走的隊伍”2019.11.29
- 微評天下(2019年11月28日)2019.11.28
- 教育均衡、整治黑臭河……江蘇十件民生實事 過半提前達標2019.11.28